中医名词汇总
汇总记录一下常见的中医名词,以及自己的理解,方便查漏补缺。
病机十九条
黄帝内经中关于疾病发生、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,共有十九条,具体包括:
- 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 1. 所有风类疾病引起的头晕目眩,都与肝有关。
- 诸寒收引,皆属于肾。 2. 所有寒冷引起的收缩和牵引感,都与肾有关。
- 诸气膹郁,皆属于肺。 3. 所有气滞引起的胸闷和郁结,都与肺有关。
- 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 4. 所有湿气引起的肿胀和充盈,都与脾有关。
- 诸热瞀瘈,皆属于火。 5. 所有热度引起的昏迷和抽搐,都与火有关。
- 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 6. 所有疼痛、瘙痒和疮疡,都与心有关。
- 诸厥固泄,皆属于下。 7. 所有厥冷、固结和泄泻,都与下焦有关。
- 诸痿喘呕,皆属于上。 8. 所有痿症、喘息和呕吐,都与上焦有关。
- 诸禁鼓慄,如丧神守,皆属于火。 9. 所有禁制、鼓胀和寒战,如失去神志守护,都与火有关
- 诸痉项强,皆属于湿。 10. 所有痉挛、颈项强直,都与湿气有关。
- 诸逆冲上,皆属于火。 11. 所有逆流冲击向上,都与火有关。
- 诸胀腹大,皆属于热。 12. 所有腹胀和腹大,都与热有关。
- 诸躁狂越,皆属于火。 13. 所有躁动、狂乱和过度活跃,都与火有关。
- 诸暴强直,皆属于风。 14. 所有突然强直,都与风有关。
- 诸病有声,鼓之如鼓,皆属于热。 15. 所有疾病伴有声响,敲击时如同鼓声,都与热有关。
- 诸病胕肿,疼酸惊骇,皆属于火。 16. 所有疾病引起浮肿、疼痛、惊骇,都与火有关。
- 诸转反戾,水液浑浊,皆属于热。 17. 所有转筋、反张、体液浑浊,都与热有关。
- 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属于寒。 18. 所有疾病导致体液清澈寒冷,都与寒有关。
- 诸呕吐酸,暴注下迫,皆属于热。 19. 所有呕吐酸水,突然腹泻和下迫感,都与热有关。
这些病机都是根据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,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君火和相火
在中医理论中,火是五行之一,代表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。火又分为君火和相火。
君火,又称心火,主要是指心脏的功能活动,包括心脏的跳动、血液循环等。君火过旺,可能会导致心悸、失眠等症状。
相火,又称肝火,主要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,包括肝气的疏泄、血液的储存等。相火过旺,可能会导致头痛、眼红、怒气冲冲等症状。
君火和相火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。如果君火过旺或相火过旺,都可能导致身体的不适。因此,中医治疗时,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,调整君火和相火的平衡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治疗建议:如果病人的君火过旺,可以采用清心降火的方法,如用黄连、黄芩、生地等药物;如果病人的相火过旺,可以采用疏肝清热的方法,如用柴胡、龙胆草、夏枯草等药物。具体的方剂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定。
雷龙之火
在中医理论中,“雷龙之火”通常指的是肝肾中的相火,也就是寄藏于肝肾等处的虚火。这种火是人体内部的火,与外感的实火不同,它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内热。
病因:肝肾阴虚是雷龙之火的主要病因。肾主水,肝主木,水能生木,肾水充足则肝木得以滋养。如果肾水不足,即肾阴亏虚,则不能滋养肝木,导致肝阳上亢,形成所谓的“雷龙之火”。
诊断依据:根据中医理论,雷龙之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双膝独冷,上下温热如常,独膝部其冷如冰;来势暴急,如迅雷闪电,顷刻生变。此外,还可能出现头晕、耳鸣、五心烦热、口干舌燥、尿黄便秘等症状。
治疗建议:治疗雷龙之火,主要是滋阴降火,调整肝肾功能。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知母地黄丸、六味地黄丸等。知母地黄丸主要成分为知母、熟地黄,具有清热凉血、滋阴降火的作用。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为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,具有滋阴补肾、清热化湿的作用。
阴虚和阳虚
静以养阴,动以养阳。
能看到的都是阴,比如拳头、肌肉、筋、骨、血液 等。看不到的是阳,比如握力、血液的流动 等。
“静以养阴”,阴代表的是身体的营养和滋润,包括身体的液体、血液、精液等。在中医理论中,阴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,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物质基础。因此,我们需要通过静心、静坐、静眠等方式来养护阴液,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,以防止阴液的消耗。
“动以养阳”,阳代表的是人体的活力和功能,包括人体的新陈代谢、生理活动等。在中医理论中,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,是推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进行的主要力量。因此,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运动、活动来养护阳气,避免过度的静止和懒惰,以防止阳气的衰退。
人的活动需要能量支持,这个能量就看做是阳。人身还需要合适的温度、压力。休息的时候,就是在养阴,类似于在充电、在降温、在降压。相当于为生阳做准备,也就是常说的阴生阳。
阳在平常是散步到全身的,消化食物的时候会集中调度到脾胃,但是是有上限的,如果食物太多或者太冷,就会出现脾胃虚寒,人就犯困,因为阳不足,需要休息以养阴补阳。
人身之上,凡是阳到不了的地方(可能是先天阳不足,也可能是后天引起),都会产生寒,然后寒积为湿,湿凝为水,水漫则呕。
阳虚的产生,一般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:
- 先天因素:如先天禀赋不足,可能导致阳气不足。
- 后天因素:如饮食不当、过度劳累、情志不畅、长期疾病损伤等,都可能导致阳气耗损。
- 年老体衰: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的阳气逐渐减少,容易出现阳虚的症状。
- 外感六淫:长期受寒、湿、风、热、燥、火等外邪侵袭,也可能导致阳气受损。
五脏六腑
六腑属阳,走而不留,宜长空。五脏属阴,藏精实。
阳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吃饭之后六腑消化然后运化到五脏。
五脏六腑每个都分阴阳,而且每个的阴阳比例都不一样。脏常实,腑常空。